科普讲堂

国务院专家:从三个维度认识“智能制造”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日期:2015-11-25    来源:经信院微信


在《中国制造2025》中,“智能制造”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那么,究竟什么是“智能制造”,如何真正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王晓明近日给出了解答。


国际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对制造业在推动贸易增长、提高研发和创新水平和促进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了新的认识,纷纷提出制造业国家战略,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的“工业4.0计划”和日本的《制造业白皮书》等。制造业正重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面对各国的战略举措和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的重大调整,中国也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我们可以从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模式创新等维度来入手。


技术进步是先进制造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制造业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也是制造技术进步的过程。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时也开启了工业化制造的新篇章。


上世纪中期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发展迅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为制造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计算机集成制造、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等技术系统应运而生。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的数控机床,到60年代开始出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数控、计算机辅助制造,到70年代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制造业沿着一条信息化程度不断深化的路径快速发展,到目前已经发展到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制造和借助人工智能的智能制造阶段。组织方式创新是先进制造发展的灵魂美国的福特发明了流水线,颠覆了传统欧洲作坊式的生产组织方式,使生产率大幅度提高,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制造组织方式创新。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工业社会阶段,制造系统和模式是刚性的大批量生产,流水线和泰勒工作制得到广泛的应用。


到了20世纪后半叶,市场需求的多样化迫使工业制造向多品种、小批量、缩短生产周期方向演进,刚性制造模式逐渐被柔性制造模式所替代,与之对应的生产组织也由金字塔式的科层管理向扁平化、矩阵式管理的方向演变。模式创新是先进制造演变的集中体现制造模式的创新主要是围绕对消费者需求的响应程度来演进的。为了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制造业出现了由单纯制造向服务型制造模式转变的新趋势。在服务型制造模式下,制造企业以“产品+服务”的形式为客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总之,先进制造业是以顾客为中心,不断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并综合了技术创新、组织方式创新和模式创新,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 从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模式创新三个维度认识“智能制造”,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制造业当前所处位置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避免盲目求新和急于求成的倾向。